1991年,美国旧金山大学的长谷川(Bruce H. Hasegawa)和朗(Thomas F. Lang)等将一台SPECT仪和一台CT串联在一起,并获得很好的效果。 1998年,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基于这一设计的SPECT/CT推向市场,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。 2004年,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第51届美国核医学年会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影像技术概念,首要将SPECT的功能影像与多层诊断CT的丰富解剖细节进行了充分的结合,使SPECT技术得以继续向前发展。 此外,自1942年奥地利科学家达西克(Karl T. Dussik)首要进行超声波穿透颅脑的实验后,医用超声成像技术也得到迅速...
尽管直到20世纪80年代,No.1台能够产生临床上有用的图像的MRI扫描仪才问世。这台机器是由约翰·马拉德(John Mallard)设计的,他被认为是核磁共振成像(MRI)普遍应用的推手,并被用来识别折磨一名测试患者的几种疾病,包括胸部肿块、一种异常的肝块和骨块。“关于磁共振成像的发现”为Paul Lauterbur和Peter Mansfield爵士赢得了200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彼得·曼斯菲尔德爵士核磁共振(MRI)在医学诊断中应用普遍,与x射线和CT扫描不同,它的比较大优点是不暴露于电离辐射中。然而,高磁场对人体的影响仍然是未知的。MRI扫描仪特别适合于神经系统的扫描,对于小肿...
2. 怎么在H谱中更好的显示活泼氢?与O、S、N相连的氢是活泼氢,想要看到活泼氢一定选择氘代氯仿或DMSO做溶剂。在DMSO中活泼氢的出峰位置要比CDCl3中偏低场些。活泼氢由于受氢键、浓度、温度等因素的影响,化学位移值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,有时分子内的氢键的作用会使峰型变得尖锐。 3. 怎么做重水交换?为了确定活泼氢,要做重水交换。方法是:测完样品的氢谱后,向样品管中滴几滴重水(不宜加入过多,一般1-2滴即可),振摇一下,再测氢谱,谱中的活泼氢就消失了。醛氢和酰胺类的氨基氢交换得很慢,需要长时间放置再测谱或者用电吹风加热一下,放置一会再进行检测。此时会发现谱图中水峰信号增强,在CDC...